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一、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入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连四肢、筋骨,通过经络运行,可以调节阴阳、滋养筋骨,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如果遇上经气失常,正气虚弱不能抵抗外邪,病邪就会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侵人人体脏腑。因为外邪以经络为通道,随气血循行,充斥经络穴位,致使气血凝滞,或气血涌盛、逆乱,再者,由于脏腑功能衰弱,气血生化不足,致使经脉空虚,气血循行无力,无论内邪或外邪所致疾病,性质属实或虚,经络穴位都以气滞血瘀,闭阻不畅为其共同病理基础。
拔罐疗法是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将充斥于体表的病灶,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风湿、瘀血、热毒、脓血等经皮毛吸引出来,皮肤有直接呼吸和排泄作用,通过在皮肤上的吸拔能将体内瘀血、浊毒排出体外,使邪出正复,经络气血得以疏畅这种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功能,充分发挥经气作用,扶持正气,调节阴阳平衡,加强祛除病邪之力,疏通经络,开达抑遏,宣通气血,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除湿逐寒,协调脏腑,促进病体康复。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拔罐疗法具有机械刺激和温效应等作用,治疗时,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由于红细胞破裂出现表面皮肤溶血现象,使表皮紫黑,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促进机体恢复功能,使疾病逐渐痊愈。
二、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操作要领:稳、准、轻、快。
(一)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除罐内部分空气,造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皮肤。
影响吸附力大小的因素:
① 罐具的大小与深度;
② 罐内燃火的时间;
③ 扣罐的速度。
1) 闪火法
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
2) 投火法
用95%乙醇棉球或纸片,燃着后投入罐内,趁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罐内燃烧物易坠落烫伤皮肤,故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
3) 贴棉法
用棉花一小方块,略浸95%乙醇,压平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用火柴点燃后,将罐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亦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
(二)水罐法
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根据用水的方式,常用的是蒸气法。
蒸气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气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人罐内2~3分钟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扣上后用手轻按其罐半分钟,使之拔牢。此法适用于身体各部拔留罐、排罐。
(三)抽气罐法
把火罐紧贴在要拔的位置,抽动或旋动活塞,或按压气囊,火罐立即可吸在相应的部位上。
三、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1)拔罐法作用:
1、通经活络
2、行气活血
3、消肿止痛
4、祛风散寒等作用
5、预防保健,延年益寿
(2)适应范围:
内科病 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潞留、尿失禁;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等。2.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等。
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外科病 疖、疮、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四、治疗的间隔时间:
主要根据病情决定,慢性病或病情缓和者,一般隔日一次,或隔二日或三至五日一次。病情急者,一般每日一次,如急性胃肠炎、感冒等病,也可1日2~3次。一般一疗程为12次,若不愈,休息5~7日再继续治疗。若拔罐后患者感觉疲劳,应休息几日后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