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查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及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对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结论。
(二)考查考生充分理解与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大学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基本理论,能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三)考查考生熟练掌握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能运用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经济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值规律;影响价格的因素;消费及其类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我国完善个人收入的分配政策;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政治
国家本质和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与政体;国家的形式;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政府组织与政府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协商民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
文化及其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哲学
哲学及其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及其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5.道德与法治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有效应对挫折和逆境;客观地认识自我;尊重和敬畏生命;遵循基本的社交礼仪;法律及其显著特征;违法与犯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诚实守信;社会公平与正义;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我国的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6.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渗透于以上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考试内容之中。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学科课程与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评价、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析。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案例评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部分约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