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第三章-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部分的重点知识。
1.《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由于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世界多种多样的有形物质,因而命名为不同的名称。
2.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基本概念: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本义,是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物质存在;其泛义,是世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精神现象,均可称之为气。
3.气一元论,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
4.气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无形之气与有形实体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成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物质。
5.总之,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构成万物的本原,气的运动变化推动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医学由此构建气的理论,丰富发展了气一元论,用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认识健康与疾病,指导诊断与治疗,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6.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及自和规律,认识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7.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变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变化,形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8.阴阳学说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运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9.《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0.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来标示。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两种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可概括天地,包罗万象。
11.阴阳所概括的一对事物或现象应是共处于统一体中,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空间的上与下、内与外,时间的春夏与秋冬、昼与夜,温度的寒与热,生命物质的气与血等,都是既相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可用阴阳标示。
12.阴阳学说对阴阳各自属性有着明确的规定,具有不可变性和不可反称性。如光明、温暖、向上、趋外、兴奋、发散等,是阳的特性;晦暗、寒冷、向下、内收、沉静、凝聚等,是阴的特性。
13.阴阳的相对性:相对性指事物阴阳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其二,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其三,阴阳属性随比较对象而变。
14.阴阳对立,指阴阳 “一分为二” ,即对待、相反的关系,是事物或现象固有的属性。阴阳学说认为,对立相反是阴阳的基本属性,宇宙间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存在对立相反的两个方面。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男与女、寒与热、动与静、上与下、左与右等。
15.阴阳互根,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阴阳互根的形式,通过阴阳互藏、互为根本而发挥作用。
16.阴阳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减和增加的运动变化之中。
17.阴阳消长的形式,属于量变过程中进退、增减、盛衰的运动变化,包括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阴阳互为消长与此长彼长、此消彼消的阴阳同消同长。
18.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19.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阴阳自和是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和” 。
20.阴阳自和,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阴阳双方在交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阴阳双方以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为基础,在一定限度内消长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运动变化,维持阴阳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