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0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00235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是
A.认识犯罪现象
B.揭示犯罪原因
C.总结犯罪规律
D.提出犯罪对策
2.“透过犯罪表面现象,揭示犯罪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原因”的研究意义是指
A.认识犯罪
B.指导刑事政策
C.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D.推动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表明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表述是
A.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科学
B.犯罪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主题
C.犯罪学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
D.龙勃罗梭与菲利二人分别采用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犯罪
4.强调用道德礼仪教育人民,让人们懂得违法犯罪可耻的学者是
A.韩非
B.孔子
C.墨子
D.商鞅
5.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是
A.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的基础
B.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含义相同
C.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从未截然分开
D.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6.犯罪学史上首版的《犯罪学》作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萨瑟兰
7.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犯罪统计显示犯罪率最高的是
A.女性犯罪
B.流窜犯罪
C.青少年犯罪
D.黑恶势力犯罪
8.对犯罪统计错误的阐述是
A.犯罪统计按照统计的主体有官方犯罪统计和民间方统计之分
B.美国的《统一犯罪报告》属于官方犯罪统计
C.美国的《全国被害者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D.自我报告统计只适用于青少年
9.观察法是一种典型的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实地研究
D.文献研究
10.对犯罪行为内容界定最为广泛的学科是
A.犯罪学
B.刑法学
C.刑罚学
D.社会学
11.既给受害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严重影响受害人及其家人正常的社会生活,又败坏社会风习的犯罪类型是
A.暴力犯罪
B.财产犯罪
C.性犯罪
D.经济犯罪
12.犯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及占有机会反映出的是其
A.职业特征
B.社会地位特征
C.居住区域特征.
D.人际关系特征
13.与犯罪行为产生有密切关系的家庭环境
A.其功能不健全是引发犯罪的直接原因
B.其功能失调是引发犯罪的唯-原因
C.其功能正常与否间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D.影响个人品质的形成,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14.对犯罪暗数的正确阐述是
A.犯罪暗数不包括官方犯罪统计数字
B.绝对暗数是指已被报告但未被记录的犯罪数
C.相对暗数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
D.犯罪暗数可通过“恒比定律”计算得出
15. 由于“漏斗效应”的存在,各国的犯罪统计均主要依赖
A.警察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禁机构
16.新中国第一次犯罪高峰的主要特点是
A.犯罪类型主要是政治性犯罪
B.经济类犯罪增多
C.犯罪人年龄低龄化
D.犯罪主体主要是以新滋生的犯罪分子为主体
17.对犯罪被害人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犯罪学中的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应该是已经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18.最早提出“被害性”概念的学者是
A.汉斯.冯●亨蒂
B.迈克尔●亨德兰
C.本杰明●门德尔松
D.克莱历克
19.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伊德
B.施奈德
C.克雷奇曼
D.亚历山大
20.提出“帮伙亚文化”理论的学者是
A.默顿
B.科恩
C.克洛沃德
D.奥林
21.犯罪学中的标定理论认为
A.犯罪产生于祖辈遗传
B.犯罪产生于后天习得
C.犯罪产生于需要受挫
D.犯罪产生于社会规则禁止
2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刑事立法对策主要范畴的是
A.确立科学的刑罚哲学
B.建立合理的刑罚体系
C.合理划定犯罪圈
D.实施科学的刑罚措施
23.广义的刑事司法对策不包括
A.刑事侦查对策
B.刑事起诉对策
C.刑事审判对策.
D.刑事追究对策
24.“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对策中,“宽'的情形不包括
A.非标签化
B.非犯罪化
C.非监禁化
D.非司法化
25.我国罪犯矫正的指导思想是
A.心理与生理矫正相结合
B.人道与震慑相结合
C.打击与挽救相结合
D.惩罚与改造相结合
26.“刑罚个别化原则”正式提出于
A.18 世纪中叶
B.18 世纪末
C.19 世纪中叶
D.19 世纪末
27.我国监狱罪犯矫正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和
A.宗教矫正
B.激励矫正
C.心理矫正
D.病理矫正
28.不属于情境犯罪预防目的的是
A.增大犯罪代价
B.消减犯罪动机
C.增加犯罪风险
D.减少犯罪收益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中属于特殊预防措施的是
A.打击
B.教育
C.管理
D.改造
30.属于犯罪非正规控制系统的是
A.刑罚预防
B.行政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事预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广义犯罪学
32.经济犯罪
33.社会控制理论
34.刑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答犯罪学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
36.简答如何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
37.简答如何实现罪犯矫正的人道化。
38.简答如何构建犯罪预防体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9. (本题11分)论述改革开放后影响我国犯罪增长的文化与教育因素。
40. (本题12分)论述实证犯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犯罪学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5分。
2019年2月2日夜里,东北某偏僻山村发生一起命案,45岁的周某将其48岁的丈夫李某某砍死在家中。案发后,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周某到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受案警察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从周某邻居处了解到,周某一向勤劳朴实,在家里任劳任怨,与邻里相处友善。丈夫李某某不但嗜酒成性,还迷恋赌博,酗酒或赌博输钱后对妻女非打即骂,周某时常被他打得遍体鳞伤。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特别是顾及到两个女儿尚未成年,周某一直忍气吞声。
周某陈述,案发当日下午,李某某醉酒后,又对她大打出手。周某说:“两个女儿长大了,我再也不想受你的欺负了,我要和你离婚。”李某某气急败坏,恶狠狠地喊道:“你要敢跟我 离婚,我就烧掉这个房子,还杀掉你全家。”深夜,周某面对沉睡的李某某,长期积压在心中的怨愤瞬间爆发,她从厨房拿来莱刀向丈夫砍去,李某某连遭数刀后殒命于炕上。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阐述
(1)如何根据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无责任对被害人进行分类;
(2)材料中被害人属于何种类型及判断依据;
(3)研究被害人分类的意义。
(要求:分析内容层次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