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为从事科学研究、理论研究、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知识储备和基本训练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其主要实施方式为:以数据通信技术为支撑,与电子通信手段相结合,通过传输网络,将课程紧密结合到工程项目实践中。本课程从两条主线实现两个方面的知识,包括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数据通信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低层提供理论支持;计算机网络作为数据通信的应用,是后者的拓展和实施目标。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理论知识包括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数据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传输损伤和传输质量、传输信道、传输介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差错控制、数据交换技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因特网的多媒体应用服务、无线网络、网络管理和安全。课程实验内容既与理论知识相关,又有自身独立发展的要求,需要与实际应用结合,从基础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由浅入深地把握本课程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辅以精心设计、跟踪实际应用的实验内容,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及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将加深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其他各个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2. 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3. 掌握ISO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在系统学习各层功能、特性、组成、格式、工作过程及实现的主要技术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并对不同协议的交互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实现对网络总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4. 通过各类协议的学习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际设备及各类应用掌握实践知识,并通过实验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5. 要求学生把握网络技术领域的前沿,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尝试追踪层出不穷、内涵日益丰富、热点不断演变的信息网络。能够根据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对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探索,能够通过系统查询阅读相关文献著作以及网络资源,及时掌握网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先修课程应涉及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后继课程有算法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为:本课程立足于理论,面向实践,与实际环节紧密结合,需要更多关注各种网络应用及新技术。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之一是网络层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课程的重点之二是数据通信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传输损伤和传输质量、传输信道、传输介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差错控制、数据交换技术
课程的重点之三是网络协议,主要关注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
课程的次重点是因特网应用,包括多媒体应用的总体情况,流式存储音频/视频、实时交互音频/视频。
课程的另一个次重点是无线网络,主要关注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原理。
课程的第三个次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的补充,包括因特网的多媒体应用服务、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技术。
课程的难点是OSI/RM、TCP/IP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各个层次的功能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各个层之间的衔接;不同的设计思想与对应的协议如何配合工作;此外,从层次模型上看,网络层关键技术是课程的难点。需要重点把握IPv4协议。
完整版下载:07025 数据通信与网络(高纲1748).doc